為打擊“回流藥”、假藥等違法行為,從今年7月1日起,全國定點醫藥機構在銷售藥品時必須掃藥品追溯碼,否則無法進行醫保結算。十堰全面落實新規,實現定點醫藥機構藥品追溯碼信息采集、應用全覆蓋。
在位于人民路的一家藥店,市民張女士買完感冒藥品后, 藥品追溯碼的采集和應用,打消了她的憂慮。她說,以前聽說過回流藥的問題,擔心自己吃的藥是否安全,現在給藥掃碼了,自己拿到藥回家也能查驗,放心了。
為了斬斷倒賣、套刷和串換藥品的流通路徑,從7月1日起,全國定點醫藥機構銷售藥品必須要掃“藥品追溯碼”。銷售環節按要求掃碼后方可進行醫保基金結算,對此前已采購的無追溯碼藥品,列入“無碼庫”管理,暫可進行醫保結算;2026年1月1日起,所有醫藥機構都要實現藥品追溯碼全量采集上傳。這項政策已在十堰全面落地,覆蓋全市所有醫藥定點機構,確保藥品“來源可查、去向可追”。
藥房門店經理劉美娟介紹,醫保新規出臺后,每盒藥必須掃追溯碼,比如說賣過的藥再賣,就會顯示重復掃碼,不能收銀。
市醫療保障服務中心稽查科負責人何川介紹,手機掃描的藥品追溯碼由20位數字組成,是每盒藥品的唯一“電子身份證”,由生產企業在出廠時賦予,包含藥品從生產、流通到銷售的全鏈條信息。對于每個參保群眾來說,在買藥時用手機登錄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,或者通過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進行掃碼,就能看到追溯碼的信息,避免買到過期藥或來源不明的藥品。
大型醫療機構服務的患者多、用藥種類多數量大,是藥品追溯碼的重要采集和應用端口。在市中醫院的門診取藥窗口,記者看到藥師發藥時把藥品的追溯碼逐一采集后,才交到患者手中。
市民童女士說,醫生告訴她現在藥盒上都有藥品追溯碼,回家可以直接用手機掃碼查驗,可以清楚看到藥品的來源信息、流通信息,用藥更放心了。
市中醫院藥學部主任童學飛介紹,藥品從進入醫院開始,入庫驗收、調劑配發藥給患者都會同步采集藥品追溯碼,并將相應信息上傳到醫保信息平臺,確保所有門診患者所使用的藥品信息“有跡可循”。
而對于住院患者,藥品通常是批量配送。為確保每一盒藥都掃碼登記,醫院采用‘拆零掃碼’模式。
市中醫院主管藥師曹超介紹,整盒藥品可以直接掃碼,拆零藥品采用“拆零掃碼”模式。例如,一盒失眠藥佐匹克隆片12片,若患者只需7片,他們會在拆零后再次掃碼,確保每片藥都能追溯。
據了解,目前全市定點醫藥機構采集的追溯碼信息,上傳至湖北省醫保信息平臺,最終全部匯集到統一的國家醫保信息平臺,任何一個藥品在哪里入庫、何時銷售、具體購藥人都清晰記錄在網。
何川介紹,醫保部門將持續加強運用藥品追溯碼,聯合有關部門對倒賣“回流藥”進行嚴厲打擊,推動基金監管關口前移,從源頭上防范和遏制違法違規行為發生。
注:文章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